
貨源充足 品質優良
158-5999-3330
浦城人民對浦城丹桂情有獨鐘,在千百年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丹桂文化和民俗。為讓更多人了解浦城丹桂的發展情況,現作簡要介紹。
一、浦城自然環境和交通慨況
1、地理
浦城縣地理位置特殊,地處閩、浙、贛三省七縣(市)交界處,北緯27°32′――28°22′,東經118°11′――118°19′,著名的武夷山脈、仙霞嶺山脈在境北交接,最高海拔為1664米,最低海拔164米,自古是中原入閩第一關,福建省“北大門”,三江源之一,境內溪水分別流入閩江、長江和錢塘江。
2、氣候
浦城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川秀麗,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4℃,日照時數1893.5小時,無霜期333天,降雨量1780.2毫米。
3、交通
縣境內交通便利,國道205線縱貫南北,省道花崇線橫貫東西,小浦、古二線連接東北、西北,浦南高速和在建的龍浦高速是高速入閩第一站,是海西連接“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規劃中的浦建龍、衢寧鐵路即將開工建設。
二、浦城丹桂發展歷史
1、浦城縣史
浦城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是古閩越文化發源地。列入2005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貓耳弄商代古窯群,為中國陶器早期制造歷史研究提供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浦城于東漢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是福建省最早置縣的五縣之一,出過8個宰相、20個尚書、4個狀元、172個進士。
2、丹桂史
浦城人民從南北朝開始就有人工栽植,至今有2000多年歷史,在縣境內古寺、村宅、群眾房前屋后仍存120余株千年古桂為佐證。浦城縣臨江鎮水東村楊柳尖自然村的一株丹桂,一樹九枝,故名“九龍桂”,其樹高15.6米,胸圍4.6米,冠幅15.8米,年產鮮花240多公斤,屬“千年古桂”(《國地綠化》1999年第45期),被稱福建“桂花王”。 浦城丹桂的加工利用歷史,從南北朝鄉民開始延續至今,家家戶戶都有利用自家種植丹桂的花卉自制自釀的丹桂蜜茶作為迎賓送禮的珍貴禮品,逐漸形成以丹桂蜜茶饋贈佳賓的傳統美德和獨特風俗。積累了豐富的丹桂栽培、管護等管理經驗。
3、丹桂文化史
千百年的歷史也積淀了濃厚的浦城丹桂文化底蘊,“夢筆生花”、“江郞才盡”等千古佳話流傳至今,唐朝詩人林藻兄弟赴京趕考途經浦城梨嶺關駐足賦詩“曾向嶺頭題姓字,不拿楊葉不言歸,弟兄各折一枝桂,還向嶺頭聯影飛”,后均科舉及弟,梨嶺改名為折桂嶺。
三、浦城丹桂資源與特質
1、資源
全縣疆域面積3383.02平方公里,轄9鎮8鄉2個街道辦事處,286個行政村,現有人口42.79萬人。浦城縣土壤肥沃,PH值為5.19,林木極易生長,全縣林木蓄積量98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3.1%。全縣林業用地面積407.9萬畝,現有經濟林面積23.839萬畝,其中丹桂栽培面積達3萬多畝,約占全縣經濟林面積13%,是全國丹桂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2、特質
優良的土壤、宜人的氣候等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浦城丹桂具有得天獨厚的無可比擬的特質,其樹木質細密堅韌,冠如蓋,四季蔥綠;其花以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聞名遐邇,有著很高的綠化觀賞、實用藥理和產業開發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桂花能“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祖國醫學認為,桂花性溫味辛,且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腸風血痢、牙痛口鼻、食欲不振、經閉腹痛,還可以提取香料和芳香油,是輕工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的名貴原料。浦城丹桂屬桂花品種中的極品,其花色橙紅至朱紅色,其花味極香,采摘新鮮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和桂花酒等食品。
四、浦城丹桂近年發展情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浦城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浦城丹桂歷史淵源和發展丹桂產業的意義、發展丹桂產業巨大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1989年經過群眾廣泛評議和人大依法決定,丹桂被確定為浦城的縣花,為丹桂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h政府為加快丹桂產業發展,成立了“浦城縣丹桂產業發展協調小組”,制定推動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促進了丹桂產業的快速崛起。
1、成功申報“中國丹桂之鄉”
縣政府根據浦城丹桂的歷史和現狀及未來發展情況,認為浦城縣具備國家規定的評審“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要求,組織人力物力積極收集整理相關材料,申報 “中國丹桂之鄉”。經中國經濟林協會的嚴格審定,于2007年1月授予浦城縣為“中國丹桂之鄉”稱號,頒發了“命名‘中國丹桂之鄉’”的證書和銘牌。
2、成立“縣桂花協會”,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
在浦城丹桂發展史上,都是民間個體分散經營,不能形成規?焖侔l展。自從縣政府將丹桂產業作為浦城縣發展的八大產業之一后,民間為適應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在縣政府的推動下,于2004年成立了“浦城桂花協會”。協會成立后,在維護浦城“中國丹桂之鄉”品牌、溝通浦城丹桂種植戶、加工企業、流通大戶等行業生產經營者與政府之間的聯系,推動浦城丹桂產業快速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浦城丹桂產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桂花協會的作用,第一屆常任理事會多次研究和充分的準備后,于2008年10月12日召開第二次會議。
3、編制丹桂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政策刺激產業發展
浦城縣委、縣政府為促進丹桂產業發展,2003年把丹桂作為名優鄉土珍貴樹種列入全縣四大商品林基地建設規劃。2007年編制了《浦城縣丹桂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優惠政策,如縣林業局制定凡連片種植丹桂50畝以上的大面積丹桂林,每畝無償補助85元,并付之實施。
4、大力宣傳丹桂文化,隆重推介丹桂文化品牌
縣委、縣政府為擴大影響、營造氛圍,組織縣有關部門,采取宣傳畫頁、專題片、報紙、電視專欄《制定丹桂產業發展宣傳工作方案》、公益廣告、舉辦丹桂攝影、書畫展等形式廣泛宣傳,形成強大的浦城丹桂文化宣傳聲勢,全力推介丹桂文化品牌。省、市有關報刊、電視亦對浦城丹桂多次進行采播。浙江省常山市新聞媒體還對我縣丹桂進行專題采訪?h有關部門對部份機動車輛噴刷“中國福建——中國丹桂之鄉”標語。制作的電教片《浦城丹桂的培植和加工》,在浦城縣政府網上播放。郵政局以丹桂為題材發行專題丹桂系列明信片!皹嫿ê椭C福建”征歌大賽入選十佳的《親親一杯木樨茶》,唱出了浦城丹桂的民俗風情。創作出許多優秀以丹桂為主題的文學藝術作品中,現代散文作家沈世豪、文人祝文善、葉志堅等人,創作出《山城水清清》、《故里,捧出一盅木樨茶》、《油果山記》等以丹桂為主題的作品,將浦城丹桂文化盡情詮釋。浦城贛劇團編劇的《丹桂情》,被評為福建省地方優秀劇目到北京匯報演出,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2006年《木樨花開》獲得全省戲劇評比五項大獎。國家《國地綠化》、《中國林業報》、《福建日報》、《閩北日報》等報刊,對浦城丹桂文化都作了專門報道,更大提升了浦城丹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擴大影響,形成強大的“中國丹桂之鄉”宣傳聲勢,縣政府準備在適當時候舉辦丹桂文化藝術節。
5、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支持丹桂產業發展
受歷史丹桂文化和特有的民俗的熏陶,及丹桂確定為縣花,浦城縣被命名為“中國丹桂之鄉”,縣政府對浦城丹桂產業高度重視等因素,激勵了社會各界踴躍參與丹桂產業建設。一是丹桂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丹桂種植積極性高漲,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丹桂資源迅速增長,2004年568畝,2005年567畝,2006年2906畝,2007年3786畝,2008年1854畝,2009年4384畝,其中2009年新增100畝以上大面積丹桂林超過六片。2008年縣桂花協會評選種植面積最多的3個鄉鎮、6個村,授予“丹桂鄉鎮、丹桂村”稱號,給予表彰;二是加工企業從無到有,產品廣受歡迎。浦城縣木樨園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浦城縣三葉果品廠等以丹桂花卉為加工對象的企業相繼建成投產,生產傳統丹桂食品,從而改變了傳統丹桂食品的只有家庭制作而無工業化生產的歷史。生產出丹桂酸棗糕、丹桂薏米糕、丹桂茶等浦城丹桂系列食品,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隨著浦城丹桂食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產品開發不斷推陳出新,丹桂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在國內尤其是江、浙、滬等地均以引進浦城丹桂產品為榮。木樨園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得到快速發展,原有生產設施已不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該公司在浦城工業園區又購買了25畝土地,投資3千萬元建新廠。浦城縣仙陽茶場窨制的丹桂茶跡遠銷北京、山西、山東等地,帶動了福州、浙江的丹桂食品經銷商在浦城投資1000多萬元成立福州綠工坊有限公司。三是浦城丹桂美化香化城市、社區環境。丹桂樹以優美形態,四季常青,丹桂花開季節散發的淡淡怡人清香氣味,很受人喜愛。因此,作為城市綠化美化香化的優良樹苗被移植到各城市。浙江百川大自然有限公司在浦城培育各類丹桂苗木銷往全國各地。福州客商在上海閔行區設立浦城丹桂示范窗口,從浦城引種丹桂在上海崇明島大規模種植。1999年昆明世博會以后,浦城丹桂更成為了沿海開放城市和“長三角”發達地區綠化、美化、香化城市環境的園林樹種,上海世愽園、北京奧運場館和廣東、深圳、本省等地都有移栽浦城丹桂樹。四是興建以丹桂為主題的娛樂休閑觀光的丹桂山莊、丹桂園等娛樂休閑場所。有的已投入使用,如南浦山莊,接待各方游客;有的正在興建,如浙江客商到我縣投資建設集丹桂資源培育、丹桂休閑觀光、丹桂科研、丹桂新產品開發加工于一體的丹桂產業綜合開發“百桂園項目”正在實施中;有的正在規劃或洽談中,如周寧客商投資建設集丹桂資源培育、休閑觀光、生物能源開發于一體的綜合性開發項目,正在洽談中。五是與高校、高院聯姻,加大高科技投入,推動產業升級。近年來,先后邀請了福建農林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的專家多次到浦城實地考察指導,通過學習借鑒先進的苗木培育技術,成立浦城丹桂良種繁育中心,在丹桂苗木無性扦插實行選優上取得較好突破。今年在縣領導推動下,我縣與南京林業大學開展校企合作,丹桂品種技術對接在6.18交易會簽訂了《丹桂新品種引進》合作項目。浦城有企業正準備與中科院合作開發丹桂相關高科技產品的科研合作項目。
6、保護丹桂資源
為傳承丹桂文化,加強桂花古樹名木保護,也為今后新品種選優和科研開發奠實基礎,對古丹桂樹采取掛牌保護措施,受保護的古丹桂樹有五十八株。為了保護丹桂資源,促進丹桂的資源的增長,林業局對地徑超過20㎝的丹桂樹不予出縣。
五、丹桂產業發展方向
我縣申報“中國丹桂之鄉”成功后,即成為浦城對外宣傳的品牌和名片,對浦城經濟發展有其獨特的重要作用。為使丹桂產業持續發展,并做大做強,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丹桂之鄉”,今后丹桂產業發展重點是在加大丹桂資源的培育力度的同時,努力往丹桂文化建設、丹桂高科技精深加工、新品種和新產品開發方向發展。